版本列表示例
以下颜色状态为指向时的下划线颜色:
暂无页面
Microsoft Windows 的版本 | |
![]() | |
操作系统家族 | Windows NT 系列 |
---|---|
内核版本 | Windows NT 3.1 |
开发代号 | Razzle |
最初名称 | OS/2 3.0 Advanced Windows[1] |
体系结构 | x86、DEC Alpha、MIPS |
最新版本 | 3.10.528.1(Service Pack 3) |
发布日期 | 1993 年 7 月 27 日 |
终止支持 | 2000 年 12 月 31 日 |
接替 | |
Windows NT 3.5x | |
Windows NT 3.1(代号为 Razzle)是 Windows NT 的第一个版本。它具有与 Windows 3.1 非常相似的界面,但与 Windows 3.1 不同,Windows NT 3.1 是一个完整的 32 位操作系统,而 Windows 3.1 主要是一个狭义的 16 位环境,尽管它还包括 32 位组件以利用 386 处理器。NT 这个名字正是代表“New Technology(新技术)”,尽管它也被解释为代表 N-Ten,这是 NT 最初设计的 Intel i860 处理器的代号。它于 1994 年被 Windows NT 3.5 取代,是第一个支持升级到 Windows NT 4.0 的 Windows NT 版本。NT 3.1 在其生存期内发布了多个更新包。
Microsoft 最初开发 NT 的目的是将其用作 OS/2 3.0 的基础,此项目也被称为 NT OS/2 或便携式 OS/2。然而,随着 Windows 3.0 的销售大成功,Microsoft 改变了 NT OS/2 的计划,将其转变为 32 位版本的 Windows,带有运行现有 OS/2 应用程序的子系统,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 IBM-Microsoft 合作伙伴关系的结束。此项目在其最终名称公布之前通常被称为 Advanced Windows。此操作系统于 1991 年 10 月在 COMDEX 上首次公开展示。在 1992 年 6 月的 Win32 PDC 大会上,Windows NT 被演示用于 x86 和 MIPS 处理器。1993 年 7 月 27 日,Windows NT 3.1 发布了 x86 和 MIPS 版本,随后在 9 月发布了 DEC Alpha 版本。Workstation 版本的售价为 495 美元,而 Server 版本的售价为 1495 美元。
只有在使用多处理器内核和 HAL 时,引导屏幕才会显示处理器计数,在 Compaq SystemPro/XL 及其克隆等系统上就是这种情况。[2]
在 Windows 中,同一个版本号,同一个 Build 经常性被分为 chk 和 fre 两种版本,chk 即 Checked,调试版本;fre 即 Free,一般发布的版本。两者主要的区别是:Checked 版本具有 traces 和 asserts 两种标记,而 Free 版本是没有的。
Checked 和 Free 的传统用词称谓一般是 debug 和 retail(或 release)。
在 Windows NT 还处在开发状态时,开发团队的人还在使用 debug 和 retail 两种版本。Debug 和 Retail 的不同之处在于编译版本时的选项区别:
按照通俗的说法,以 Compiler Optimization、Debug Traces 和 Assertions 为顺序,Debug 是“关、开、开”,Retail 则是“开、关、关”。
后来,NT 开发团队又加入了 Sanity checks 选项。在加入此项之后,以 Compiler Optimization、Debug Traces、Assertions 和 Sanity checks 为顺序,NT 开发团队就有了“开、开、开、开”、“开、关、关、开”和“开、关、关、关” 3 种版本。
最后的 Sanity checks 在内部的版本中存在,在发布时,这个选项会被移除。
在 debug 和 retail 两种版本之外,则是传统的“retail”版本。但是,开发团队此时遇到了一个问题,如果 retail 版本就此命名,那其余两种版本如何命名?前者 Compiler Optimization 是打开的,因此不是传统的“debug”版本;后者 Sanity check 是打开的,因此也不是传统的“retail”版本。基于这个问题,团队没有专门命名,而是进行了讨论。进行了讨论之后,为了区别这些版本的不同,NT 开发团队决定用“checked”表示“开,开,开,开”,“Free”表示“开,关,关,开”。顺序依然不变,仍然是以 Compiler Optimization、Debug Traces、Assertions 和 Sanity checks 为顺序。Checked 是因为所有的标志都打开了,Free 则是因为 Check Free。
后来,随着 NT 3.1 开发的推进,团队内部认识到:团队实际上根本不会测试“retail”版本。他们之后对 free 版本进行了性能测试,结果发现,它满足 retail 版本的性能要求。于是,团队放弃了“retail”版本,将 free 版本直接作为最终版本发布。
Windows NT 3.1 的 x86 版本需要具有 D1 步进的 80386 处理器、至少 16 MB 的 RAM、75 MB 的硬盘空间以及 VGA 或更好的显示器。
MIPS 和 DEC Alpha 版本至少需要 16 MB 的 RAM 和 92 MB 的硬盘空间。
Windows NT 3.1 不支持高于原始奔腾的处理器代数,因为在安装过程中处理器检查错误。Windows NT 会将处理器声明为不兼容并中止安装,而无需额外修补安装文件。此外,默认情况下,x86 版本的 Windows NT 3.1 无法识别超过 64 MB 的 RAM。[3][4]
默认情况下,Windows NT 3.1 不包含对 ATAPI CD-ROM 驱动器的支持,需要在安装过程中提供 SCSI CD-ROM 控制器或 ATAPI 驱动程序才能安装。如果执行后者,建议将 CD-ROM 驱动器设置为辅助主驱动器 (1:0),硬盘驱动器设置为主驱动器 (0:0),如果将其设置为主从驱动器 (0:1) 将导致安装程序无法找到 CD-ROM。
1988 年底,由大卫·卡特勒(Dave Cutler)领导的一群工程师在 PRISM 和 MICA 项目取消后离开数字设备公司(DEC,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),转而前往 Microsoft。在 Microsoft,他们成立了便携式系统组,负责创建 OS/2 的便携式 32 位版本。新的操作系统称为 NT OS/2 或 Portable OS/2,旨在支持多种特色功能:除了支持 16 位和 32 位版本的 OS/2 API 外,它还将包括 POSIX 功能,这将允许 Microsoft 为美国政府合同运行。计划在 1990 年代初发布商业版本,NT 作为 OS/2 3.0 发布,而 IBM 正在为原始 OS/2 代码库添加 32 位支持以创建 OS/2 2.0。[5]
最初,NT 的目标是英特尔 i860 XR 处理器(代号为 N10 或 N-Ten,这是讨论的“NT”首字母缩略词的起源之一)。除了操作系统本身(代号为“Razzle”)外,该团队还设计了一款代号为“Dazzle”的基于 i860 的主板,一旦工程样品可用,该主板就将用于内部测试。当发现 i860 的性能令人失望时,NT 被移植到 MIPS R3000 处理器上。代号为“Jazz”的新主板也是通过为新处理器重新设计 Dazzle 而设计的。该系统随后在 1990 年初被移植到 i386 上。与端口一起,它也从大字节序转换为小字节序。
在 1990 年 5 月成功推出 Windows 3.0 之后,决定添加对 Windows 特色功能的支持,首先作为 OS/2 个性的对等。[6][7]到 1990 年 8 月,NT 项目的主要重点转向创建 32 位版本的 Windows,[8]而 OS/2 子系统最终被简化为字符模式 OS/2 1.x 应用程序支持。
版本列表示例
以下颜色状态为指向时的下划线颜色:
暂无页面